自然養生智慧

莊廣和堂 全家人的健康守門人
自然養生智慧
全齡實踐 健康指南

生活緊張忙碌的現代人,身體總是小毛病不斷,該怎麼辦?家有老小的三明治族,如何顧好自己、守護家人?

從「飲食」、「生活」、「運動」的改善著手,每日的自主健康管理和本草入膳食,是適合全齡家庭作為日常保健的智慧選擇!

依照個人體質與順時調養,把握轉大人的成長關鍵、女人三春健康美麗、男人健壯調理、及銀髮元氣樂活,全方位「自我健康管理」輕鬆實踐!

本草養生第一品牌

秉持醫食同源的養生健康理念 本草入膳 第一品牌

莊廣和堂品牌緣起於「百年老品牌」台北迪化街「廣和堂」中藥舖,四代傳承嫡傳人旅日食療養生專家,台灣國寶-莊淑旂博士健康理論,在對的時間食用對的食物,以最自然的醫能提升自癒力及免疫能力,以中醫「未病先防」的概念,強調預防勝於治療,提出「飲食、生活、運動」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全台實踐健康生活型態醫學第一人!

台灣第一位女中醫 莊淑旂博士傳奇人生
傳承至第五代 將阿祖本草入膳配方研發成方便食用的萃滴精

自我健康診斷

補對才養生!你是哪一種體型?

現代人由於錯誤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使身體平衡狀態失控,而產生疾病;由於身體健康情形不佳,而產生不良的體型。

因此,要克服疾病,就必須從體型和飲食、生活習慣著手,找出自己屬於那一種體型,再找到適合自己體型的食物,加上良好的生活習慣,就可以擁有健康的身體!

Step1 算算看你是胖還是瘦?

  • 標準體重(公斤)=(身高公分-100)× 0.9
  • 體重分類:
    • 實際體重在標準體重 ±5% 以內 → 標準型
    • 實際體重 > 標準體重 +5% → 肥胖型
    • 實際體重 < 標準體重 −5% → 瘦型

範例:身高 160 公分

  • 標準體重 = (160-100) × 0.9 = 54 公斤
  • 5% 範圍 = 54 × 0.05 = 2.7 公斤
  • 標準型體重範圍為:51.3 ~ 56.7 公斤
  • 低於 51.3 公斤:瘦型
  • 高於 56.7 公斤:肥胖型

Step2 分辨你是哪一種體型?

莊博士提出「四種體型」的分類方法,協助個人依據自身體型特徵,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以達到更有效的健康管理。

【無明顯身形變化】

標準型
體內不滯留氣的健康體型


代表身體狀況極佳!
找出自身體型,依指導實踐,可逐步轉為標準型,最終不再受肥胖困擾。

【駝背上身無法貼牆】

駝背型
胃腸均易滯留氣的危險體型


站立時腳跟和背部貼牆,若肩膀無法貼牆,即為駝背型。肩胛骨容易堆積脂肪,胸部肌肉單薄,肩背常感沉重,易失眠,要改善首先必須從穩定神經與強調腸胃功能著手。

  • 健康問題:因上身前傾,壓迫肺部下方,只能用肺上部呼吸,肺活量小,抵抗力差。易感冒、便祕、下痢、眼睛疲勞,罹患肺癌風險高。女性生理期間更易感冒,需特別留心。
  • 飲食原則:定食定量,少量多餐,絕對要慎選不會生「氣」的食物,同時,不擾亂神經平衡的飲食方法,更是此類體型者特別要注意的;宜單項「單味飲食」甜、鹹、酸不可混合在一起烹調,禁吃刺激性食物。
  • 食物建議:蓮藕、珠貝、鮑魚、豆類皆可提升神經能量的功效,特別對恢復神經疲勞具有良好作用,牛舌可治癒神經性的胃腸障礙,另外多攝取綠色蔬菜並且避免冷飲或冷食。

【肚臍以上較凸出的】

上腹部凸出型
氣滯留在胃部常常打呃的體型


肌肉厚、胸到胃部突出,使這類體型的人常常覺得自己體型很雄壯。由於胃部易留氣體,常常打呃,晚餐常常吃太多,甚至邊吃邊喝,體重一定過重。如果沒有從飲食著手改變,光是勤奮的去健身房運動是沒有用的。

  • 健康問題:由於胃部充滿氣體,肺部經常被從下往上壓,呼吸運動不自然,很容易感冒;感冒時,容易出現肩膀痠痛、頭痛等症狀。吃得過飽、營養過剩、運動不足是感冒的直接原因。
  • 飲食原則:立刻禁食宵夜,把肉、魚類改在早餐和中餐攝取、遵守「早餐三、中餐二、晚餐一」的飲食原則,在睡覺之前的三、四個小時,一定要禁止飲食。
  • 食物建議:蔬菜促進旺盛的新陳代謝、腸胃機能衰弱,而白蘿蔔有良好的消除脹氣效果;蘿蔔所含的水分特別多,烹調食物時,可以用蘿蔔絞汁代替水。梅子或牛蒡:牛蒡的纖維可刺激腸壁,排出廢氣與宿便。上腹部突出的人因體內營養過剩,需要食用「寒冷性、酸性的食物」,以幫助新陳代謝。可將檸檬擠汁、或用醋也很好,添加在每一道菜中食用。飲食要切記「少油、少甜」,刺激性的辛辣食物、燒烤類都要禁止。

【肚臍以下較凸出的】

下腹部凸出型
氣滯留在下腹部的體型


因為水分攝取過量,身體無法再吸收養分,反而變成營養不足。他們的肌肉纖瘦而下腹突出,整個內臟下垂;由於胃腸較弱,下腹部容易滯留氣體,所以四肢比較容易發冷,平時應多攝取動物性脂肪以增加能量。

  • 健康問題:由於下腹部容易滯留氣,手腳等身體末梢部位容易冰冷,要多注意保暖。易患的病痛包括:胃下垂、胃癌等消化系統的疾病;如果是女性,易患子宮癌、乳癌、乳腺腫、子宮頸腫等婦科的疾病。
  • 飲食原則:為了避免因為「氣」而對身體造成「冷」的症狀,必須要掌握少量多餐的方式,絕對不可大吃大喝。在飲水方面要特別注意(需少量多次方式),一次飲用100cc的水份為上限,小口小口慢慢喝,切記不可豪飲,第二次水份補充需間隔40分鐘以上。
  • 食物建議:避免吃寒涼性及酸的食物。雞肉或牛、豬的肝臟能對身體能起「溫」的作用,燒烤的魚或起司也有相等效果;腸壁吸收力低的人可多吃糯米,由於糯米消化慢,在腸管內緩慢移動時會刺激腸壁,增加腸壁的活動量,但是不能過量食用;辣椒、胡椒可搭配在菜餚中達到正面效益,提升胃腸的運動。

每日跟著做 搭配「一日四診」更精準掌握身體變化

莊博士的一日四診法,每日檢視身體狀況,協助每個人找出氣及其他酸痛與疲勞處,隨時將其消除,使身心時時刻刻保持最佳健康狀態。

07AM 一診起床後:晨間壓診與打診


  1. 早晨一覺醒來,尚未排出大小便或放屁前,先做壓診與打診,可以查看昨天所吃的食物是否完全消化,今天排泄時有無障礙的生理狀況,確實診斷腸胃內的廢氣,以便提前發覺身體的異常,再實行有效的預防對策。
    壓診的手勢壓診的手勢用力伸直指尖,並以指腹按壓以實行壓診
    壓診的姿勢壓診的姿勢疊起毛巾等物品敷於腰下,並將手掌心朝上至於巾上
  2. 壓診後如果沒有不舒服的感覺或壓迫感,則表示你是健康的。一旦發現有疼痛或不舒服的感覺,再以打診來檢驗。
    在壓診、打診時發現身體內有脹氣存在異常者,建議逐漸將餐食份量比例調整為早餐三(以肉類為主,搭配蔬菜、水果),午餐二(以魚類為主,搭配蔬菜、水果),晚餐一(以少許蔬菜、水果搭配一杯蘿蔔汁和一杯米去蒸的粥即可),而且在睡覺前3小時禁止再食用任何食物,這種逐漸調整餐量的行動必須持之以恆循序漸進,此外也可做做排氣體操來排體內的脹氣。
    打診的手勢打診的手勢用一隻手中指輕敲另一手中指第一或第二關節,若碰碰作響表示有積存氣體
    打診的姿勢打診的姿勢聽打診所發出的聲響,便察知有無存氣體

12PM 二診午餐前:午間耳部按摩與眼睛指診


  1. 在一天當中,只有午間頭腦最清晰,也是用腦最好的時刻,如果在午餐前做耳部按摩與眼睛的指壓,可以暢通身體內的積氣也可以消除緊張和疲勞,然後在食用午餐並能使午後精神百倍;創意不斷。
    每天三餐前及睡前各做一次耳部按摩,可以使腦筋靈活,消除緊張、疲勞及酸痛。 ➜耳朵按摩跟著做
    耳朵指壓部位示意圖按圖A、B、C部位,以拇指、食指指腹分別做壓、揉、壓的動作,拉完後再以拇指壓耳垂、耳尖上、耳中後的凹處
    耳朵指壓姿勢示意圖需挺胸抬頭、收小腹、咬牙,且兩手肘需抬平並比肩高
    耳朵指壓步驟示意圖
  2. 眼睛指診:
    1. 首先閉上眼睛,張開雙肘,將雙手中指從鼻樑由下往上推放在額中間的髮際。
    2. 以拇指腹放在眉頭下凹處,用力壓、揉,但不能壓到眼珠。,張開雙肘,將雙手中指從鼻樑由下往上推放在額中間的髮際。
    3. 兩中指仍維持往下壓在髮際,拇指漸向兩側按壓,直到眼尾上方,進行眼睛指壓以躺臥最為理想,如果不方便,也可以坐在椅子上進行。壓揉眼睛時需咬緊牙根,收縮下巴,頸後要用力。如果眼睛疲勞,壓起來會有痛覺,但仍要繼續指壓直到不痛為止。
    (一)眼睛指診步驟1
    (二)眼睛指診步驟2
    (三)眼睛指診步驟3

17PM 三診傍晚時分:傍晚溫診


  1. 不論坐姿、站立、躺臥皆可,然而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伸直背脊。單手手臂測量胸部、乳房、心窩、肚臍、肚臍四周、下腹部、腰的溫度,檢查是否有發冷的部位(雙手無法測量處可改以手心包裹式測溫),察覺有冰冷的部位即表示身體內部存有脹氣,代謝機能降低。一旦有溫度上的差異,莊博士主張先藉洗澡充分消除疲勞,亦可用按摩與指壓來排除。
    一日四診_11腳的體操1
    一日四診_12腳的體操2
    一日四診_13腳的體操3
    一日四診_14腳的體操4
    一日四診_15腳的體操5
    1. 首先仰臥兩腳伸直
    2. 腳跟併攏不動,腳尖開、闔的動作重複數次
    3. 姿勢同前,兩腳的腳尖併攏
    4. 從外側轉二、三次,再由內側轉二、三次
    5. 腳尖併攏、腳跟抬高
    6. 做完腳的體操後起立,再做脖子運動,將脖子左右各轉二、三次
  2. 莊博士認為洗澡是一種全身的運動,如果方法得當除了達到清潔的目的外還可以活動筋骨、消除疲勞延續健康壽命,在洗澡前切記肚子太餓或太飽,晚餐前的洗澡建議先喝少許高湯或果菜汁稍作休息在入浴,而飲酒過量千萬不要洗澡特別是有高血壓的人,避免腦出血的可能性。

    三段式入浴法

    一日四診_16三段式入浴法
    1. 首先將趾尖至膝蓋部分移至澡盆內取暖5分鐘,水量最好高過膝蓋五公分左右,這時兩腳可相互以腳跟踩腳趾的方式交替按摩,上身則需以蓮蓬頭噴水或鋪蓋浴巾禦寒。
    2. 其次坐下,讓水淹過肚臍三公分,浸泡3分鐘,這時不妨按摩雙眼、耳朵、髮際和頭頂,達到疲勞消失的功效。
    3. 最後取下浴巾,全身坐入浴缸,讓水淹到肩膀取暖2分鐘,同時可以按摩腳部,洗澡時不要忽略好好的洗腳,特別是腳板心(邊清洗邊指壓可以刺激末梢神經,不但消除疲勞,也可以預防香港腳)。

22PM 四診就寢前:睡前頭部及足部壓診


睡覺前,查看身體各部位有無疼痛或僵硬的地方,假如發現某一症狀必須設法使其先減緩下來。當然每個人入眠前都希望一覺到天明,這時可以多做頭部及足部的指壓應能使我們睡得又香又甜。

一日四診_17頭部指壓
頭部指壓
  1. 上半身挺後,脊背伸直,舌頂上顎,雙唇緊閉,在頭頂中央及額頭至髮根的髮際、後頸中央皆是指壓重點,必須輕輕揉壓。
  2. 以食指、中指指壓眼尾太陽穴,虎口張開。大拇指同時壓後腦和頸部交接處,直到痠痛感完全消失為止。
一日四診_18足部指壓1
一日四診_19足部指壓2
一日四診_20足部指壓3
一日四診_21足部指壓4
足部指壓
  1. 以拇指與食指垂直夾住趾間的趾甲兩側,重複使力抓然後鬆開的動作,注意的是每根趾頭都必須重複如此做。
  2. 以上下方式夾住趾間,再由左右用力夾住腳跟指壓,指壓腳後筋的地方時,如果會痠痛,表示疲勞尚未消除,必須指壓到不痠痛為止。自己指壓的話不能怕痛,也不能因為怕痛而不確實去做,結果未能達到效果,指壓腳後筋到不痛後就搓洗周邊的汙垢,然後再以熱、冷水交互沖腳,如此便可消除疲勞了。

全齡養生法

莊淑旂博士:健康不是醫生治出來的,而是自己養出來的。

強調順應身體節律,透過日常觀察、適時調養與消除疲勞,啟動自癒力!
從把握轉大人的黃金成長期、「女人三春」女性重塑健康體質的黃金時機、青壯年男性打造耐力與活力兼具的體質、銀髮族無齡養生法,兒童到長者皆有實踐的解方,守護健康。

轉大人 轉美女 壯大人 轉元氣

轉大人

黃金時機
把握成長關鍵期調整體質


「打底」、「衝刺」、「穩定」。成長準備期應從第二性徵尚未明顯時就開始:女孩建議從7~8歲、男孩從9歲起進行「打底」,透過適當食補、睡眠、運動與作息調整,儲備足夠能量;進入青春期(轉大人時期)快速成長階段(約11至16歲),則需進一步以本草入膳補養(例如:草本滴雞精、燉湯等),甚至「每天加倍補給」,為成長、腦力及心智發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均衡飲食
3:2:1原則有助吸收與消化


3:2:1黃金飲食比例:早餐吃得最豐富(相當於三份晚餐的量)、午餐吃得飽(兩份)、晚餐吃得少(一份),禁止宵夜。
早餐:糙米飯加強新陳代謝,搭配豬牛雞羊等各種肉類(兩百公克以內)交叉食用;蔬菜類是主菜的二至三倍(每餐皆如此),除了綠色蔬菜外,其他如蘿蔔、海帶、蓮藕、高麗菜等蔬菜都是。最好每天攝取五種顏色蔬菜,也就是「五行蔬菜」。
午餐:以魚、貝類等海鮮為主,補充鈣質與DHA,再加上一大盤蔬菜,營養就很完整。
晚餐:只要營養不要負擔,以清淡為主,避免大魚大肉,須搭配大量蔬菜。

生活運動
睡眠+伸展全面啟動轉骨力


作息規律、早睡早起的生活方式,加上適當日常運動,是發育期不可或缺的一環。睡眠是成長激素分泌的關鍵時機,缺乏高品質睡眠會直接影響身高與免疫力。運動方面莊博士設計了「合掌法」、「轉大人伸展操(毛巾操)」與「牆上手臂運動」三種簡單動作:「合掌法」可提升專注與呼吸穩定,早晨搭配戴口罩可防感冒;「轉大人伸展操(毛巾操)」藉毛巾拉力刺激橫膈膜運動,幫助氣血循環與內臟發育;「牆上手臂運動」改善駝背、促進深層放鬆,提升睡眠品質。此外,飯前「拉耳朵」,飯前3分鐘耳朵按摩,能有效消除脹氣與緊張情緒,幫助消化、幫助維持消化道機能,是必備的基本功課。

本草入膳
讓本草食養融入日常餐桌


莊博士親自為曾孫三胞胎(男女不同配方)設計了轉骨期的專屬本草食養配方,如以雞腿、排骨、菌菇類或是精准營養的無水滴練滴雞精燉煮中藥,變成可口的藥膳湯,讓孩子每天喝,連續三年以上,幫助骨骼正常發育、調整體質,讓身心靈圓滿健康。現代孩子不易接受苦味,也特別調整本草劑量與口感,讓本草更容易融入日常餐桌,提高孩子口感接受度,讓中醫本草食養的智慧自然融入生活。

轉美女

青春初潮
從初經前為體質打好底


少女的青春初潮,是身體從女孩轉向女人的重要生理啟動。現代環境荷爾蒙干擾多,女孩普遍早熟,若能在8歲左右開始養成健康生活與飲食習慣,就能提早為未來的生理期與生育力打下良好基礎。
莊博士比喻這個時期如同一座「大水庫」的啟動期,能否儲備足夠能量,將影響往後的經期、懷孕與更年期調理。良好的睡眠與規律生活,是最基本的補能來源。同時,莊博士提出「321飲食原則」,晚餐不過量、睡前三小時不進食,幫助入睡與良好的睡眠品質。
運動方面,靠著牆面做手臂伸展運動、簡單毛巾操,有助於矯正體態、舒緩疲勞,同時拉開橫膈膜,減少脹氣,讓營養好吸收,幫助發育。本草入膳,打好生理底-「薏薑湯」(薏仁、老薑、紅糖、山楂)調理體質,從生理期前一週開始飲用,能溫補子宮、預防生理痛。或以轉大人少女本草燉煮雞腿、排骨、菌菇類或是精准營養的無水滴練滴雞精,變成可口的藥膳湯,讓孩子在轉大人時期每天喝,補給能量鋪好底。

坐月子
黃金30天 脫胎換骨


產後坐月子不是傳統習俗,而是女性器官與體能全面重啟的黃金時期。藉由正確的休養、本草飲食與腹部護理,不僅能恢復身材,甚至可逆轉過敏與寒症。
首先,孕後要讓內臟歸位,束腹使用要得法。莊博士提醒,市面束腹大多只是「壓扁肚子」,正確做法應使用12圈以上、有托腹效果的束腹帶,幫助子宮與內臟回歸原位,避免日後小腹突出、水腫體質。休養必須講究,第一週應以側躺餵奶為主,避免洗頭,改使用酒精擦拭頭皮以防風寒,方能避免寒氣入侵、後續婦科病上身的關鍵。
產婦也可搭配耳部按摩,幫助肩頸放鬆與自律神經調節。本草入膳的部分,坐月子不用一般水做湯底,而是用米的精華液與紅棗做為湯底,再加入滴雞精、雞腿、排骨、老薑等食材,煮成各種溫補藥膳湯,每天按階段補養,協助收縮與補氣。莊博士強調,「生一胎、年輕十歲」不是神話,而是調養得法的自然成果。

更年期
不是下坡,是第二春的起點


40~60歲的更年期常被視為衰老的開始,是女性賀爾蒙劇烈變動期,許多女性會出現熱潮紅、情緒波動、失眠等問題。其實只要好好調理,更年期也能「逆齡」再造。
首先,每天清晨赤腳走在草地15分鐘,再加上「6分鐘毛巾操」,可刺激手臂與大腿內側經絡,活化脾胃代謝。推薦消除脹氣及安定神經方法,「白蘿蔔蒸粥」將整棵白蘿蔔(含頭部)榨汁,加干貝、吻仔魚或珠貝熬成蒸粥,搭配大量蔬菜,有助於清理脹氣、安定神經,預防賀爾蒙混亂。本草入膳的部分「七棗養肝湯」以小顆雞心棗劃出7刀,泡水8小時後隔水蒸煮1小時而成,每天飲用,有助養肝解毒,穩定賀爾蒙。另外也可以食用「女人本草」+「燕窩」+「滴雞精」熬成的萃滴精,從調理到養顏,內外兼顧美麗與健康,成為每日維持活力與年輕氣色的秘密武器。

生理期
每月「小月子」 月月重啟體質


每個月的經期,都是身體自我淨化的機會。若能在此時善用飲食與生活習慣的調整,就能有效改善體質,預防婦科疾病。
首先,避免受寒,保暖第一。生理期首兩天不可洗頭,以酒精擦拭頭皮取代,避免寒氣進入子宮。戶外活動後進冷氣房,汗未擦乾就可能引發子宮收縮、血塊堆積,甚至導致肌瘤、囊腫。記得隨身攜帶小方巾,保持腹部乾燥與溫暖。飲食則按日補養。另生理期可食用「薏薑湯」(薏仁、老薑、紅糖、山楂)調理體質,從生理期第一天開始飲用,能溫補子宮、預防生理痛。第1~2天:麻油老薑炒豬肝,搭配米精紅棗露湯底;第3~4天:麻油老薑炒腰子;第5天:麻油雞湯為主食;每日700克肉類及內臟類分2次食用,補血補氣。莊博士提醒,女性應以正面心態看待經期,感謝身體提供每月排毒機會,調整好情緒、飲食與休息方式,珍視強身養命的契機。

壯大人

防感為先
感冒是萬病之源,保溫醒神不生病


男性保養的第一步,就是從預防感冒做起。感冒不只是短期不適,更是引發慢性病的導火線。每日晨起,先以「合掌法」溫暖口鼻,雙手搓熱、摀住口鼻吐氣,如此反覆12次,再戴上口罩再起床做晨間活動,有助啟動身體循環、強化免疫;口罩配戴5分鐘後再行動,可減少溫差刺激,避免初醒時著涼。這些簡單步驟,是成年男性維穩健康的防線起點。

日清夜眠
白天消疲勞,晚上好入眠


身體的疲勞不可隔夜保存,「今天累,今天解」是保養關鍵。透過淋巴按摩釋放壓力,幫助身心進入休息狀態。搭配321飲食原則(晚餐後三小時不進食),打造無負擔的腸胃環境,進而提升睡眠品質。當每天都有好睡眠,體力自然充足、精神更穩定,才有能量面對挑戰。

冷熱交替
金冷法活血通經,守護男性力


針對攝護腺問題、性功能困擾與泌尿失調,莊博士提出「金冷法」:以冷熱水交替浸泡陰囊與睪丸,活絡循環、強化組織。每天花幾分鐘,利用洗澡時進行保養,能有效改善早洩、前列腺腫大與排尿困擾。這是一種可融入日常、無負擔又見效的保健方式,趁早青壯時期開始保養,效果越佳。

本草入膳
紅棗養肝補腎,以食補氣調體質


食療是男性長效保養的根基。藉由尾椎骨湯搭配山藥,補腎固本;七顆紅棗茶養肝補血,幫助應酬後的肝臟修復。日常可搭配莊博士創研的男人本草與黑牛蒡、黑馬卡、山藥與米精紅棗露及滴雞精等配方,強化體內代謝與免疫機能。透過日復一日的飲食調理,打造耐力與活力兼具的健康男性體質。

轉元氣

順時而養
自然節律調息身心


養生最重要的是順應自然節奏,包括作息、飲食與心境的調整。莊博士認為「健康主宰在自己手上」,並非依賴昂貴藥物,而是日常習慣的累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身體的本能節律;三餐定時、食不過飽則是腸胃的黃金原則。「宇宙毛巾操」則能讓長者透過每天簡單的呼吸與肢體運動,喚醒細胞自癒機制,與宇宙能量同步,達到身心靈和諧。藉由「動中有靜、靜中有養」的方式活化氣血循環,延緩老化,高齡者也能活得自在、行動自如。

葷素相通
飲食融通守健康


莊博士從自身照顧母親的經驗出發,提出「肉邊菜」的創意吃法,讓偏好素食的高齡者逐漸接受葷食營養。他認為,真正的養生不是排斥,而是平衡。若高齡者因信仰或口味排斥蛋白質來源,子女可以以耐心與智慧調整食材與烹調方式,像是以肉湯煮蔬菜、魚乾炒青菜等,潛移默化地補足營養。飲食管理不只是烹飪技術,更是愛與理解的實踐。均衡攝取、避免極端,才能養出不依賴藥物的自然免疫力,正是所謂「廚房就是藥局」的精神體現。

少食多餐
緩慢老化藏智慧


高齡者新陳代謝下降,腸胃功能變弱,莊博士提倡「少量多餐、五分飽、兩點心」的飲食原則。他認為高齡者如同孩子一般,需要被細心呵護,餐與餐之間補充一小份蛋糕、水果或牛奶,可穩定血糖、防止飢餓引發情緒波動。他更提醒「餓過頭」是銀髮族的隱形殺手,一旦低血糖,可能引發心悸、倦怠甚至致命意外。他曾為高齡友人制定「321」餐食策略:早吃好、中吃飽、晚吃少(甚至不吃),使其罹癌仍健康活至96歲,印證適當進食的力量與長壽密碼。

善終有道
坦然面對生命終點


面對終老,莊博士不迴避「永眠的智慧」。他主張,真正的養生不是延命,而是讓生命的最後一段路走得安穩、從容。他提倡為自己規劃「善終三件事」:第一,訂定平和作息與飲食規律,讓身體走向自然沉寂;第二,與至親分享身後願望,減少家屬決策壓力;第三,維持尊嚴與寧靜的心境。他指出,恐懼死亡會耗盡生命能量,而正向看待終點,是長壽智慧的最後修煉。無齡不只在於外表與活力,更在於一顆安然老去的心。

養生動起來

養生跟著做,健康動起來!

莊博士鼓勵以正念生活、感恩心態與適度運動來調和身心。
生理和心理都要一同養生調理,以下練習每日實踐,持之以恆,為健康加分!

身體保健 6分鐘宇宙毛巾操

每日短時間的身體伸展與呼吸調整,達到強化免疫力、促進血液與淋巴循環、消除疲勞、平衡身心的效果。

  1. 抬頭挺胸:現代人為了舒適,易長時間姿勢不正、脊椎彎曲,違反自然,無法發揮正常功能。宇宙毛巾操可促進腸胃活動、全身津液暢通、排除腹內脹氣。
  2. 伸展全身:當人勞累時,會不由自主地伸展伸體,這在嬰兒或青少年與成年人等都可得到印證。
  3. 身心平衡:現代人因工作形態改變,光靠睡眠無法消除。宇宙毛巾操可因腳趾用力而刺激未梢神經,也帶動腦經調整身心平衡,在消除精神緊張,失眠方面極具功效。
  4. 天地人合一: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大自然卻有一股看不到的力量,宇宙操藉由赤腳踩地,與大地直接接觸,來吸收大自然的力量,進而達到防病強身的效果。

心靈調養 20分鐘睡前感恩練習

莊博士認為「情緒是慢性病的根源」,壓力、焦慮、悲傷等情緒若長期未釋放,會導致氣積阻滯,進而影響五臟六腑的正常運作。

保健精選

一碗湯的傳承

台北迪化街曾流傳一句話:「去找那位未出嫁的姑娘,她抓的藥特別靈。」

繼續閱讀▸

如何把握成長高峰期?「我的孩子比同學矮,是不是錯過了黃金成長期?」是許多家長心中的疑問…

繼續閱讀▸

轉大人是什麼?轉大人概念出自中醫理論,除了讓人聯想到長高,也攸關生長發育、臟腑功能…

繼續閱讀▸

女人補氣吃什麼?解析氣血不足常見7大症狀,搭配中醫推薦補氣食物、茶飲與保健品。

繼續閱讀▸

女人三春:掌握關鍵時機莊淑旂博士發表過「女人三春」理論,指出女性一生中有三個重要轉換期…

繼續閱讀▸

加入LINE好友,索取更多轉大人秘笈→
線上諮詢
粉絲專頁
結帳(0)
瀏覽紀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