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補氣吃什麼?中醫推薦補氣血食物、茶飲與保健品一次看懂
女人補氣何時最重要?3大黃金期的補氣方法
根據台灣首位女性中醫博士莊淑旂提出的「女人三春」理論,女性一生中有三大調氣補血的黃金期:初經、生產坐月子、更年期,再加上每個月的生理期。每個階段氣血變化不同,調養方式也應隨之調整。
此外,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中醫科指出「氣血相生」的觀念,即氣推動血的循環,血則滋養氣的生成。補氣與補血需同時進行,若只補其一反而造成失衡,導致身體虛症狀、疲憊感加劇。
女人補氣黃金時期一覽表
初潮/生理期 | 產後月子 | 更年期 | |
調養時機 | 每月經期前後 | 自然產30天/剖腹產40天 | 40歲起 |
氣血特徵 | 氣血開始週期性消耗 | 大量氣血耗損 | 氣血漸衰、易火虛 |
補氣重點與生活建議 | 溫和補氣、避寒、適度運動、飲食調養 | 氣血雙補、足夠休息、避免寒濕與勞累 | 穩定情緒、調神養陰、適度運動 |
以下詳細介紹女性調養氣血最重要的三階段。
初經與生理期補氣建議:月月調理是關鍵
從女孩初經開始,到成年女性每月月經週期,中醫都認為這是調理體質、補氣補血的關鍵時機。與觀點,女性在月經前後若能做好調養,對於減緩經痛、改善手腳冰冷與氣血不足,都有明顯幫助。
初經期補氣建議:
根據恩主公醫院中醫內科的觀點,女孩約14歲進入「任脈通、太衝脈盛」的發育階段,容易出現經期不順、經痛、乳房脹痛、情緒波動等症狀。此時建議:
- 多攝取含鐵、高蛋白的食材:如紅莧菜、豬肝、紅棗、黑糖
- 飲用補氣茶飲:如薏仁、老薑、紅糖、山楂茶、黑糖紅豆湯、女人補氣茶
- 避免著涼與過度勞累,經期時保暖、少吹冷氣
- 培養運動習慣:如散步、伸展運動幫助氣血運行
- 草本入膳:生理期前後建議可食用「薏薑湯」調理體質、初潮保養建議食用「本草滴雞精」等溫補飲品,讓女孩在成長期為一輩子健康打底。
每月生理期補氣建議: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醫師張家蓓表示,若女性月經期間臉色蒼白、手腳冰冷、經痛嚴重,可能與肝、腎、脾功能失調有關。尤其有流產、手術病史者更需注重調養。建議可依週期階段調整飲食與生活方式:
- 前3天|化瘀排血期:可食用麻油炒豬肝幫助排除老舊瘀血
- 第4~5天|收縮調理期:麻油腰花幫助子宮收縮
- 第5~6天|溫補修復期:麻油雞補充元氣與體力
- 全期可搭配米酒黑糖紅豆湯,補氣補血、利尿消腫
生理期生活注意事項:
- 避免寒氣入侵:注意保暖,勿穿濕衣或久待冷氣房
- 避免過勞與提重物:每30分鐘休息一次,減少氣血耗損
- 避免泡澡與洗頭:可淋浴但應快速完成,保持體溫,洗頭則以溫熱酒精擦拭頭皮。
- 水分控制:避免冷水,建議以米酒水或紅棗露取代

不論是青春期還是成年期,女性生理期是每月一次的身體調整機會,透過補氣飲食與日常保養,就能逐步養成健康體質,減少長期經痛與慢性失調風險。
產後坐月子補氣血: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體質調整期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婦科也認為:「女性一生中有3次全面調整體質的機會。」藉由中藥補氣可使身體保持最佳狀態,並且指出其中又以產後坐月子最為關鍵。
懷孕期間,隨著胎兒成長,媽媽的子宮會快速擴張,導致其他內臟受到擠壓,這些變化會造成多種不適症狀,例如排便異常、頻尿、脹氣等等。因此,產後調理至關重要。坐月子首重「補氣補血」,這不僅是為了身體恢復元氣,更是為了協助內臟器官恢復功能。特別是剖腹產或小產婦女,產後氣血大虧,建議可透過「神奇茶紅棗茶」、「美女人草本」、「燕窩」、「滴雞精」等溫補飲品來溫養肝腎、調理脾胃、養顏美容、補充體力。日常飲食應避免冷飲與含酒精料理,改用紅棗、老薑、米精紅棗露等食材來燉煮月子餐。
產後的生活調理也不可忽視,應避免提重物、上下樓梯、熬夜與情緒波動。此外,勤綁腹帶有助於內臟收縮與防止下垂,是改變體質、恢復苗條體態的輔助關鍵。透過全方位的補氣血與生活調理,才能真正實現「月子做好,身體變好」的目標。
青春的第三轉機:更年期女性如何補氣調理?
女性進入更年期,從卵巢功能逐漸衰退到完全喪失,臺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說明這段時間被稱為「圍更年期」(perimenopause),可能持續2至12年不等。此時因為女性荷爾蒙分泌減少,內分泌系統紊亂,容易出現多種身心不適。
更年期受荷爾蒙變化影響,常見症狀包括:
- 情緒與睡眠問題:失眠、焦躁、憂鬱,易與中年危機混淆。
- 血管神經反應:熱潮紅、心悸、盜汗,夜間發作影響睡眠。
- 泌尿與生殖退化:皮膚乾燥、陰道萎縮、性交疼痛、尿失禁等。
- 月經異常:經期紊亂,經量變化,最終停經。
- 骨質與心血管風險提升:雌激素下降,增加骨鬆與心血管疾病機率。
莊淑旂博士認為更年期不只是老化的開始,更是「還我青春」的轉機。透過補氣與日常調理,可以順利度過這段轉變期。特別是日常調理,推薦以下小步驟:
- 毛巾操與早晨散步:最簡單的補氣運動莫過於正確的走路姿勢與毛巾操,強健筋骨、提升氣血流通。
- 綁腹帶:使用專用腹帶將內臟上提(需綁足12圈),幫助臟腑歸位,促進內在活力。
- 飯前按摩:進食前按摩耳朵或入睡前按摩腹部,有助於消除脹氣與疲勞。
- 草本入膳:生理期前後建議可食用「薏薑湯+珍珠粉+冬蟲夏草」、一般更年期保養建議食用「美女人草本+燕窩+滴雞精」等溫補飲品減緩更年期症候群並養顏美容、補充體力,臻於還我青春的願望。
氣虛是什麼?氣血不足的原因與常見症狀
中醫認為「氣」為身體運作的根本能量。氣虛即為能量不足,常因作息失衡、壓力過大、久病體弱等所致。現代人生活忙碌,常見氣虛原因包括睡眠不足、熬夜、久病未癒、壓力大、情緒緊張、飲食失衡或節食過度。尤其女性若在特殊生理階段,如生理期、更年期未做好保養,更易耗氣傷身。
- 月經失調:經血量過多或經期過長
- 產後調養不足:生產過程氣血大量流失
- 更年期轉換:腎氣自然衰退的生理過程
常見的氣虛症狀
若你經常出現以下症狀,就要留意是否已有氣虛傾向:
- 疲倦無力、精神不濟
- 面色蒼白、說話有氣無力
- 易感冒
- 出汗多
- 胃口差
- 消化不良
- 手腳冰冷
長期忽略氣虛可能導致慢性虛弱與免疫低下,因此平時應及早調養。
補氣吃什麼?女人補氣血食物中醫飲食搭配建議
補氣應從日常保養做起,建議可挑選天然女人補氣食物、補氣茶飲與保健品作為補充,依體質搭配調整更能見效。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中醫科推薦「有氧飲食」可幫助補氣,例如多吃根莖類,以及甘溫健脾胃的食物,少吃寒涼或生食;漢方常見的補氣好物也可適度攝取,如紅棗、黃耆、西洋蔘、紅景天、桂圓等。
最佳補氣食材清單
- 五穀雜糧:糙米、小米、燕麥,健脾益氣。
- 根莖類:山藥、南瓜、地瓜,補中益氣。
- 優質蛋白:雞肉、牛肉、烏骨雞,溫補不燥熱。
漢方常見補氣藥材
亞東醫院傳統醫學科指出常見補氣藥物,包含黨參、黃耆、山藥等。
- 山藥:健脾補氣,改善疲倦與消化。
- 黃耆:補氣固表,提升免疫力。
- 黨參:溫和補氣,適合日常調理。
補氣飲食原則為「每日三蔬兩果一補品」,每餐搭配蔬菜與少量蛋白質,可使用以上食材入菜,如:溫補不燥,適合經期後調養的「薏薑湯」;增強體力、提升元氣的「七顆紅棗滴雞精」;健脾養血、美顏美容的「女人草本燕窩滴雞精」。
補氣水果與食材排行榜
以下盤點女人補氣必吃10大超級食物,分別從水果類與食材類介紹功效:
- 紅棗:補氣養血
- 桂圓:養心安神
- 櫻桃:補血養顏
- 葡萄:益氣提神
- 蘋果:調理腸胃
- 山藥:健脾補氣
- 蓮子:安神助眠
- 黑芝麻:補肝潤腸
- 南瓜:益氣健脾
- 黑木耳:養血抗老
補氣中藥茶飲推薦!適合女性的3款天然茶方
補氣茶飲是最容易融入日常的小調理法。以下為幾種推薦的女性補氣茶飲:
補氣中藥茶飲 | 補氣中藥茶配方 | 最佳飲用時機 | 特別功效 |
元氣紅棗茶 | 紅棗7顆+枸杞15顆 | 上午9-11點 | 養顏補血 |
黃耆補氣茶 | 黃耆10g+紅棗5顆 | 午後疲倦時 | 補氣提神 |
參甘草茶 | 黨參5g+甘草3片 | 飯後1小時 | 補氣助消化 |
除了以上三款女性補氣茶飲之外,更有一款專為經期設計的補氣草本茶飲,即莊淑旂醫學博士調配的「薏薑湯」。昔日,莊淑旂博士專為日本皇室美智子上皇后設計的補氣草本茶——「薏薑湯」,以紅薏仁、老薑、紅糖為主,能溫補氣血、調理體質。
補氣茶飲用建議
- 避免睡前喝太多,以免夜間頻尿
- 生理期間應避開性寒的茶飲
- 體質燥熱者應諮詢中醫師後調整茶方
女人補氣中藥指南:常見補氣血中藥功效與禁忌解析
補氣中藥對女性氣血調養尤為重要,尤其適用於氣虛、產後、經期與更年期調理,應依體質與健康狀況適量使用。
三種常見女人補氣中藥比較與建議:
- 黃耆:補氣升陽,適合體虛易感冒者;發燒或火氣大時不建議使用。
- 人參:大補元氣,適合虛弱疲憊者;高血壓者慎用。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適合體寒血虛者;經血量多者應酌用。
貼心提醒,選用補氣中藥時仍應諮詢專業中醫師,評估個人體質與服用時機,才是安全又有效的補氣之道。
快速補氣血保健食品怎麼選?適合女性的成分建議
現代女性生活繁忙,補氣保健食品可作為調養輔助。不過,市面上產品眾多,挑選時需懂得看成分與用途,才能真正補對地方。
補氣血保健食品關鍵成分
針對女性體質調理設計的補氣血保健食品,除了適合生理期後的氣血恢復,以及更年期氣虛調理之外,平時易疲倦、手腳冰冷的女性,也是需要呵護的族群。專家建議補氣血保健食品應包含以下成分:
- 經典滋補基底:常見女人草本如當歸、川芎、熟地、白芍等四物藥材,具備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是補氣血配方中最核心的經典組合。市面上部分產品更擁有台灣發明專利,主打速效吸收。
- 補中益氣代表:淮山素有「神仙之食」美名,不僅幫助消化吸收,所含的薯蕷皂苷還有助滋陰養顏,適合日常調理與體質偏虛者。
- 根源調理強化配方:常見成分如白首烏,能固本滋補、烏黑髮絲,對於經常熬夜、壓力大、髮量減少的女性特別適合。
- Collocalia®專利金絲燕窩:擁有三項日本功效專利,富含唾液酸與EGF生長因子等珍貴活性營養,能賦活肌膚、提升免疫與修復力,帶來青春光采。
- 古法滴雞精:選用台灣契作自然熟成土雞,以傳統不加水方式蒸滴,滴取最純粹的精華,能迅速補充元氣,是女性補虛的重要即飲型選擇。
- 米精紅棗露:源自莊淑旂博士的獨門配方,融合本草複方與米精之精華,是每日保健的理想選擇。
補氣血保健食品怎麼選?4大挑選原則建議
選購補氣血產品時,可從以下幾點檢視產品安全性與實用性:
- 成分標示清楚
建議選擇有「中藥複方」「藥食同源」「本草入膳」概念的產品,並確認不含違規禁藥、西藥、激素成分。 - 認證與檢驗報告
選擇通過SGS安全檢驗及TADA(不含運動禁藥)認證的產品,保障品質與衛生。 - 劑型便利與吸收率佳
滴劑、液態包裝吸收速度快,適合忙碌女性快速補充。 - 品牌信譽良好,選擇有實際使用者口碑與長期販售經驗的百年級別品牌,比較有保障。
補氣血不是一朝一夕可成,補氣血保健食品雖可加速調理,但仍需配合充足睡眠、均衡飲食與適度運動,才能穩穩鞏固元氣。
日常補氣習慣建立法:從飲食到生活作息
想要真正補足元氣,不只靠進補食材,更要從日常的飲食習慣與生活作息著手。以下從簡單補氣運動與生活調整兩大面向,養成不易氣虛的體質。
補氣運動建議
養氣不一定要靠激烈運動,反而是日常中輕鬆可做的小動作,更適合氣虛體質的女性:
- 飯前耳朵按摩:用雙手輕揉耳垂與耳廓周圍約3分鐘,刺激經絡、促進氣血流動,能有效幫助消化、維持消化道機能。
- 每天6分鐘毛巾操:早晚各做一次,透過簡單的伸展與肩背運動,幫助打通經絡、改善疲勞與代謝不佳,是對久坐族特別有幫助的補氣運動。
避免氣虛的生活習慣有哪些?
想要從根本改善氣虛,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關鍵,尤其是與飲食相關的作息與選擇,更會直接影響氣血的生成與運行。
- 3:2:1飲食原則:莊淑旂博士提倡「早餐吃得好、中餐吃得飽、晚餐吃得少」的比例飲食法。若將晚餐分量當作1份,早餐就應吃3倍、午餐2倍,並且避免吃宵夜,才能順應身體作息、維持脾胃健康。過往研究也曾指出,吃豐盛早餐有助減重、控血糖,古人言:「早餐吃得像皇帝」是有道理的。
- 晚餐減量:晚餐不宜過量或太晚進食,尤其要避免生冷、油炸及容易產氣的食物。這樣能減輕腸胃負擔,幫助夜間代謝與睡眠品質。
- 遵從「不生脹氣,自然不氣虛」原則:晚上應盡量避免容易引起脹氣的食物,如豆類、糯米、冰品等。腸胃舒暢、吸收力佳,氣血自然充足。
女人補氣常見問題解答
補氣是女性日常保養的重要一環,除了「補氣是什麼?」,以及「補氣吃什麼?」等提問外,仍有許多相關疑問。以下針對常見問題,一次解答!
A:氣虛最典型的感覺就是「怎麼睡都累」、「一說話就喘」、「臉色蒼白沒精神」。若經常覺得提不起勁、容易感冒、活動一下就出汗,就要注意是否是氣虛的身體警訊。觀察自己是否有疲倦、無力、講話氣弱、脾胃虛弱等狀況,可作為初步判斷。
A:補氣不等於燥熱,選對食材或中藥,並依體質適量補氣,其實不易上火。若容易口乾舌燥、便秘等,建議選用「平補」食材,如山藥、蓮子、紅棗等。事實上,夏天氣虛反倒更明顯,只要避開溫燥食材與過量進補,仍可補氣。
A:當感覺氣力透支、精神不濟時,可透過草本滴雞精、米精紅棗露等保健食品迅速補充能量。也可搭配耳朵按摩、深呼吸、短暫休憩等方式,達到短時間內穩定氣息、恢復元氣的效果。
A:補氣產品是否適合天天吃,需視成分與個人體質而定。若為溫和型保健食品(如「薏薑湯+珍珠粉+冬蟲夏草」、「美女人草本+燕窩+滴雞精」、山藥、七棗滴雞精、米精露為基底的配方),一般可作日常保養使用。但若含較強烈藥性(如高劑量人參、鹿茸等),則應遵循中醫師建議服用。
文/康健雜誌